close

【版媽小語:有時候已經排除了很多情況,但是在餵哺母乳上還是會有問題,那就來看看是不是寶寶在含乳過程是否有問題?或是寶寶怎麼了呢?】

問題一、寶寶為什麼一直要吸奶?

請參考奶水量一章,確定寶寶是否有喝到奶。
如果沒有吸到奶的話,最常見的可能原因為:

● 寶寶含奶的姿勢不正確

● 抱寶寶的姿勢不正確

在這樣的狀況下重要的是修正媽媽抱嬰兒的姿勢及改善嬰兒含奶的姿勢,並且在嬰兒想吃的時候就餵奶。

有時寶寶明明有吃到奶了,但是仍會一下子就又要吃奶了。此時我們必須了解人類寶寶正常的吸吮型態(尤其是頭幾個月的嬰兒)。

哺乳動物的餵奶頻率差異性很大,有些動物會讓幼兒留在巢中,隔一段時間媽媽才回來餵奶,例如鹿、狼等,這一類哺乳動物的奶水蛋白質及脂肪濃度較高。而另一類動物的幼兒從出生後都跟在媽媽身邊,如馬;或者都被媽媽帶著,如靈長類;這一類幼兒的餵食頻率非常頻繁,媽媽奶水的蛋白質及脂肪濃度就比較低。根據人類奶水的成分來看,人類嬰兒應該是屬於經常吸吮的這一類。人類學家觀察未受文明干擾的族群發現,其實人類嬰兒的吸奶頻率是很頻繁,一次吸吮的時間也不會很長,常常是一小時內吸奶好幾次,而每一次吸吮的時間可能只有幾分鐘。就生理上而言,小嬰兒的胃容量不大,所以需要經常的吸吮,在這個同時有很多的機會練習吸吮,如此在媽媽的奶水變多時,可以更有效的將奶水吸出來。對媽媽而言,乳房奶水越常被吸出者,奶水的製造越多。越不常餵奶乳房越脹者,奶水的製造反而會越少,且脂肪的濃度也越少。常和嬰兒在一起的媽媽,也更快學會了解寶寶的行為暗示。

吸吮的頻率也會隨著寶寶的吸吮效率及氣質不同而有所不一,有的寶寶吸吮效率很好,即使只有吸吮幾分鐘就把大多數的奶水都吸出來,而隔較長的時間才需要再次吸吮。但是有的寶寶可能則需要常常的吸奶,才能吸到所有自己需要的奶水。

寶寶吸奶除了滿足營養的需求之外,吸吮的動作也可以幫助寶寶整合自己的心跳、呼吸、並降低血壓。口渴也是一個吸奶的原因。另外經由寶寶經常的吸吮媽媽奶水的成分也會有所調整,同時也有讓媽媽避孕的效果。在自然狀況下,當周圍環境狀況不錯有很多的食物可以提供給寶寶時,幼兒的吸吮就會減少,而媽媽再度懷孕對寶寶的影響不大。但是如果周圍環境狀況不好時,能提供給幼兒的食物不夠多,孩童的吸吮頻率自然會增加,相對媽媽再次懷孕的機會就會減少。

寶寶的生理需求除了食物之外,他們還需要被保護、被撫摸,同時和周圍的人有互動。嬰兒哺乳有時是因為肚子餓,有時是需要安撫,有時是為了要和其他人有互動。對於新手父母而言,在還未學會了解分辨嬰兒的不同需求之前,可以很簡單地以餵奶就滿足嬰兒所有的需求。隨著嬰兒的成長,父母將逐漸學會區分嬰兒的需求究竟是肚子餓、無聊、刺激太多或者是疲累,而給予哺乳或者是其他不同的回應。

 

問題二、寶寶哭鬧

 

需先清楚寶寶哭的原因:

不舒服:(髒、熱、冷) 
疲憊:(太多訪客) 
生病或疼痛:(長牙、鵝口瘡、中耳炎、尿布疹..哭鬧型態改變)  
飢餓:(沒有得到足夠的奶水,生長加速期)  
媽媽的食物:(任何食物,有時是牛奶)  
媽媽服用的藥物:(咖啡因、香煙、其他藥物)  
母乳過多:(乳房腫脹不易含乳、含乳不正確、乳汁流速太快或太慢)  
腹絞痛
“高需求”的寶寶:(一週有三天以上固定時間的哭鬧)

如何幫助一個愛哭鬧的寶寶

●尋找原因 

聆聽及了解:

- 幫助媽媽說出她的感受(罪惡感、憤怒)。 

- 表示同理心。 

收集哺乳史:

-了解寶寶的餵食及行為。 
-了解媽媽的飲食,咖啡、抽菸、藥物。 
-家庭及他人所給的壓力。 



評估哺餵母乳:含乳房的姿勢,餵食時間的長短。

檢查寶寶:

-生病或疼痛(適當的治療或轉診)。 
-檢查生長。

 

● 建立信心及提供支持 

接受:

- 媽媽對問題原因的想法。 
- 她對寶寶及其行為的感覺。 


讚美(適當的):

- 她的寶寶長得很好,沒有生病。 
- 她的母乳提供寶寶全部的需要。  


給予相關資訊:

- 她的寶寶很乖,不壞也不調皮。 
- 寶寶真的需要安撫,當寶寶三四個月大後,哭鬧會減少。 
- 不建議使用藥物治療腹絞痛。 
- 添加食物沒有需要也沒有幫忙,人工餵食的寶寶也會腹絞痛。 
- 吸吮乳房以求安撫是安全的,奶瓶和奶嘴則不安全。 
- 讓寶寶一次吸一邊乳房,下次餵食再吃另一邊乳房。 
- 減少喝咖啡和茶。 
- 在餵奶後,而不是餵奶前或餵奶中抽菸。 
- 停止攝取牛奶,蛋,豆類,花生(如果媽媽飲食適當的話,可試停一個禮拜) 。 

建議(適當的):

- 教媽媽及其他人如何抱寶寶。 
- 緊抱著寶寶,輕柔的動作。 

實際的幫助:

- 輕柔的按摩寶寶的腹部。 
- 和家人討論這個情況。

可能安撫的姿勢:

20140305-寶寶問題001  

問題三、我如果在晚上添加配方奶,可以讓我好睡一些? 

夜間餵奶對乳汁的製造很有幫助,因為泌乳素在晚上的濃度較高,有些寶寶在夜裡喝到母乳量是全天量的 20%,如果寶寶需要在夜間吃奶而吃不到奶,可能會影響寶寶的生長。另外催產素與泌乳素可以幫助正在餵母乳的媽媽放鬆,使她想睡。建議媽媽晚上仍需要依寶寶的需求餵奶,媽媽可以學習躺著餵奶,或隨著寶寶的睡眠時間調整自己的作息,亦能得到適當的休息。

在晚上添加配方奶或許會讓媽媽短暫地好睡些,但是寶寶可能在吃了配方奶後,反而不舒服而哭鬧,媽媽本身也會因為沒有餵奶而造成乳房腫脹不適,而且寶寶吸吮減少也會使奶水製造減
少。

 

問題四、哺餵母乳的寶寶是否要額外餵食開水? 

母乳中已含有足夠的水分以供寶寶所需,純餵母乳的寶寶並不需要額外添加開水。

 

問題五、寶寶黃疸,該停餵母乳嗎? 

寶寶出生一星期內的黃疸必須先排除病理性的黃疸,注意寶寶平時的活力與吸吮力是否變差?家族中是否有蠶豆症(G6PD 缺乏症,新生兒篩檢中的一個項目)?家中的衣物衣櫥是否有放置萘丸(樟腦丸)?寶寶體溫是否不穩?是否看起來沒有血色?大便顏色是否變得較灰白色?肚子是否脹脹硬硬的?有這些情況時,一定要找一位合格的小兒科醫師診治。排除病理性黃疸後,這個階段最常見的生理性黃疸是因為餵食不足引起,因此反而應該鼓勵母親更頻繁的哺餵母乳,並且幫助嬰兒正確的含乳與吸吮。

在台灣,很多哺餵母乳的寶寶黃疸一直持續到兩三個月才完全消退。如果小兒科醫師很肯定地說明寶寶的延遲性黃疸是因為哺餵母乳所引起時,就不用太擔心。但仍是要配合寶寶健康手冊的大便卡注意觀察大便的顏色,也需要注意嬰兒的精神活力以及吸吮力,有任何疑慮應立即就醫。1994 年台灣兒科醫學會發函給衛生署說明「哺餵母乳發生延長性黃疸時,即未超過 15-17 mg/dl 可繼續哺餵母乳.否則暫停數日,並應請小兒科醫師診治,找出黃疸的原因.」經過這麼多年來研究發現晚發性的黃疸,對於嬰兒神經發展並無影響,而對於照光標準已提高甚多,因此是否在 15 到 17mg/dl 就須暫停,值得進一步探討。

2004 年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針對新生兒黃疸最新的建議中,第 7.3 條說。
✓ 哺乳的嬰兒如果需要照光治療時,學會建議應盡可能持續哺乳。
✓ 或可選擇暫停哺乳以配方奶取代。
✓ 哺乳嬰兒接受照光治療時,如果進食量不夠,體重降低太多或者有脫水狀況,可補充擠出來的母乳或者是配方奶。
如果考慮暫停哺餵母乳時,一定請媽媽要照寶寶平常吃奶的頻率繼續將奶水擠出來。否則,寶寶黃疸退了時,奶水也沒了。

 

問題六、寶寶的大便正不正常 ? 

喝母乳的寶寶在頭一兩個月的大便通常是稀稀水水、帶一點黏液、有一點顆粒、有一點酸味、甚至一吃就解。這是因為母乳中含有豐富的乳糖,會被腸道中的乳糖酶分解吸收,部分沒被分解的乳糖在腸道中發酵產氣,刺激腸蠕動,產生像腹瀉般的軟便。這是正常的大便,不是腹瀉。有的寶寶會一直維持這樣的大便情況,直到添加固體食物時才比較成形。但是,有些寶寶的大便情況在一、兩個月後,反而變成三、四天才解一次,通常仍是軟便。最久甚至可以一、兩個禮拜才解一次軟大便,這並非便秘。只要寶寶沒有腹脹、嘔吐,或哭鬧不安,體重增加與小便量很正常的話,就可以不用太擔心。

 

問題七、寶寶大便有血絲

 

最常見的原因為肛裂(肛門口黏膜破皮),多半發生在在解完硬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口或在肛門口周圍塗上凡士林,可促進傷口癒合。如果換成配方奶餵食,有可能使大便更硬,肛裂更厲害。

急性腸胃炎也可造成血便,通常合併有大便惡臭,黏液、膿液增加,持續哺乳可促進腸黏膜的恢復。

如果寶寶的腸胃道對牛奶蛋白過敏,當媽媽進食牛奶,牛奶中的蛋白質可能經母乳給寶寶,造成寶寶的腸道發炎而有血便。通常請媽媽停喝牛奶,症狀即可改善。如果換成配方奶餵食,牛奶蛋白過敏的寶寶,血便可能更厲害。

另外要注意腸套疊的可能,寶寶的大便中會混有血液,像果醬一般,並且有一陣一陣和平常不同的哭鬧方式。

如果經由上述處理情況未改善,或者血便量多或是合併有發燒、腹脹、寶寶活動力、精神不佳、臉色蒼白狀況,一定要請小兒科醫師診治。

 

問題八、我的寶寶很會脹氣,是否是因為我吃了比較會產氣的食物,是否是因為我吃了比較會產氣的食物?

不同的文化中,對於較會產氣的食物的內容,有不同的說法。但這些都沒有科學根據,媽媽吃進去的食物或許會讓自己覺得脹氣,但是氣並不會進入母乳中。然而脹氣這個現象在寶寶期並不少見,可能是:

● 正常寶寶期的暫時現象。很多寶寶的肚子看起來圓圓的,敲起來有「砰、砰、砰」的響聲,但是摸起來軟軟的。寶寶的精神、活力及食慾都很好,體重增加正常,就不用太擔心。

● 哭鬧後,寶寶哭鬧時會吸入很多空氣,而讓肚子看起來脹脹的。

● 吃奶時吸到空氣,如果寶寶含奶的姿勢不正確,或是媽媽的奶水很多,寶寶可能在吃奶過程中,常常自己會中斷離開,而吸入空氣。

● 吸奶嘴時吸入空氣。

● 乳糖攝取過多(請見問題十)。

● 食物過敏(但通常會合併其他症狀)。

 

問題九、如何避免及處理脹氣?

1. 限制媽媽的食物幫忙不大,除非是食物過敏。
2. 對寶寶的哭鬧,給予即時且適當的反應。
3. 注意寶寶含奶的姿勢。
4. 可以做適度的腹部按摩。
5. 避免寶寶吸入太多的乳糖(請見問題十)。

 

問題十、我的寶寶很會脹氣,醫師說他是乳糖不耐症,要換成無乳糖配方奶,我真的不能再餵母乳了嗎?

人類是哺乳動物,在寶寶期無法消化乳糖是非常罕見的。但是東方人隨著年紀的增加,因為牛奶並非主食,對牛奶乳糖的消化功能可能逐漸減少,因此成人乳糖不耐症的比例並不少。

寶寶期原發性的乳糖酶缺乏症非常罕見,通常在進食奶水之後即出現嚴重腹瀉及成長不良的症狀。另外一種先天性半乳糖血症,這是目前新生兒篩檢的常規檢查項目之一。如果寶寶有此疾病,通常在出生一、兩個月內即可確定診斷。次發性的乳糖不耐症,則可發生在急性腸胃炎,腸道手術或食物過敏後。因此健康的寶寶有乳糖不耐症的機會並不大。

但是吃母乳的寶寶有時會因為吃進去太多的乳糖,沒被分解的乳糖在腸道中發酵產氣,而造成脹氣及哭鬧,這種寶寶常排氣且有大量稀水酸臭的大便,但是體重增加情形良好。通常這些媽媽的奶水充沛,但是常常沒有等到寶寶自己鬆口就將寶寶抱離乳房換邊餵,加上寶寶容易哭鬧,覺得餵不夠而餵得很頻繁。如此寶寶吃到的是乳糖含量較多、脂肪含量較少的前奶,在寶寶的胃裏停留的時間較短,含有多量乳糖的奶水很快的進入小腸中,而產生較多的氣體,造成寶寶的脹氣、不安、解綠稀便,甚至血便。同時寶寶也比較容易餓,而愛哭鬧。

要避免寶寶吃到太多的乳糖就要讓寶寶自己吸奶吸到滿足而鬆口,如果他又有想吃的表現,再換邊餵。至於要吸多久才能吸到後奶,每個寶寶的情況不一樣。如果寶寶的吸吮快而強,可能在十分鐘之內就吸飽了。有的寶寶吸得較溫和,可能要等十幾二十分鐘才吃到後奶,如果寶寶吸幾分鐘就睡著無法吵醒,但是在 30 分鐘到一小時內就醒過來要吃,而且又比較有脹氣的現象時,可考慮在二到三小時內的餵奶都餵同一側。並且在寶寶不再自己喝奶時,擠壓乳房幫助他喝完同一邊。並不需要因此而讓寶寶喝無乳糖奶粉或添加乳糖酵素。

另外吃母乳的寶寶,有時也會因為媽媽食用的食物進入母乳中,而產生過敏。但是除了脹氣之外,通常都會有一些其他症狀,如嘔吐、血便、皮膚疹等。

 

總結:寶寶脹氣如何幫助? 

聆聽了解:同理媽媽對寶寶狀況的擔憂。

收集哺乳史:

- 寶寶的餵食方式:是否哭了很久才餵,如何停止一側的哺乳(時間到就把寶寶抱開,還是讓寶寶自己鬆口),是否添加其他食物。

- 寶寶其他健康狀況:是否有嘔吐、腹瀉、發燒、精神活力如何?

- 媽媽是否有吃特別的食物或藥物?

觀察評估狀況或電話詢問哺乳狀況及寶寶:寶寶的精神活力、皮膚彈性、哺乳姿勢是否正確?

讚美及鼓勵母嬰做的好的部分:

- 乳汁充足

給予合適的資訊:

- 正常寶寶在頭幾個月會脹氣可能是正常的。

- 頻繁的換邊哺餵或限制一邊餵奶的時間,可能造成寶寶吃進去太多乳糖。

- 含奶姿勢不正確也可能吸入空氣。

- 沒有特定的食物一定會引起寶寶脹氣。

提供適當的建議:

- 注意或修正哺乳姿勢。

- 鼓勵一邊乳房餵到寶寶自己鬆口。

- 可以做適當的腹部按摩。

- 如果乳汁很多的媽媽,可以在餵奶前擠出一些前奶。

 

問題十一、寶寶拒吃母乳,我該怎麼做?

⓪ 可能的情況是:
    ● 有時寶寶含住乳房,但是不吸吮或吞嚥,或是很無力的吸吮。
    ● 有時當媽媽試著餵寶寶吃母乳時,他一接近乳房就哭或掙扎。
    ● 有時寶寶吸幾分鐘後就嗆到或是哭著放開乳房,他可能在一次餵食中發生好幾次這種情況。
    ● 有時寶寶吸一邊乳房,但拒吃另一邊。

⓪ 常見的原因有下列幾項:
    ● 餵奶時間不對:比如寶寶仍想睡覺或是讓寶寶哭鬧很久才餵奶。
    ● 寶寶生病或疼痛:比如耳朵發炎,吸奶時會使耳朵疼痛加劇而拒吸。
    ● 哺乳的技巧有問題:
  - 曾經以奶瓶餵食或讓寶寶吸安撫奶嘴。
  - 因為寶寶含乳不良或是乳房腫脹使寶寶不好含,沒有得到足夠的奶水。
  - 媽媽或幫助的人粗魯的壓寶寶的後腦勺,想要矯正寶寶的姿勢,這個壓力讓他想反抗。
  - 媽媽在餵奶時一直搖晃自己的乳房,或是拍打寶寶的背部,干擾他含住媽媽的乳房。
  - 限制餵奶。比如只在固定的時間餵奶。
  - 由於奶水過多,寶寶可能吸幾分鐘後,當奶陣來的時候,就嗆到或哭著放開。
  - 早期吸吮協調的困難。(有些寶寶要花較多時間才學會吸奶)。
  - 只拒吃一邊乳房:常見的問題可能是乳腺炎使乳汁味道改變、或是一邊乳房形狀比較不一樣。

⓪ 讓寶寶沮喪而拒吃母乳的可能原因包括:
  - 和媽媽分開,例如:當她開始上班時。
  - 新的照顧者,或太多照顧者。
  - 家庭常規的改變,例如:搬家,拜訪親戚。
  - 媽媽生病,或是乳房感染。
  - 媽媽月經來潮或懷孕。
  - 媽媽氣味的改變,例如:使用不同的香皂,或是吃不同的食物。
  - 媽媽用藥(如避孕藥),飲食(不喜歡某種食物的氣味)。

⓪ 只是表面上但不是真的拒吃母乳 :
  - 一個新生兒尋找乳房時,他的頭由一邊轉到另一邊,好像在說"不"。
  - 四到八個月大的寶寶很容易分心,例如:當他們聽到聲音時,他們可能停止吸吮。
  - 在一歲後,寶寶可能自己離乳,這通常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寶寶拒吃母乳的處理方式:針對原因治療、或去除原因。
⓪ 生病:需請醫師診察治療,如果寶寶無法吸吮,此時媽媽可以擠出奶水,再以杯子或胃管餵他。
⓪ 瘀青疼痛:可以試著以一種不會壓到疼痛地區的方式抱寶寶。
⓪ 鵝口瘡:則需請醫師開藥治療。
⓪ 鼻塞:以試著滴一兩滴溫水到鼻腔內,或是以沾濕的棉籤輕擦寶寶的鼻腔,少量多餐式的餵奶。
⓪ 奶水過多:可擠出一些前奶再餵,注意寶寶含奶的方式是否正確。試著一次只餵一邊乳房。
有時,下列方式可能會有幫忙在餵奶前擠出一些奶水;平躺著餵奶。(如果奶水往上流,速度會較慢)。
⓪ 使寶寶沮喪的改變:媽媽可以試看看暫停使用新的肥皂,香水,或食物。另外可能要思考並和家人討論減少母嬰分離及日常生活改變的必要性。

 

總結:寶寶拒吃ㄋㄟㄋㄟ,如何幫忙

⓪ 尋找原因

(採取的步驟:你可以了解到)

聆聽及了解:同理媽媽的感受:沮喪、挫折。

收集哺乳史:哺餵母乳因素,是否使用奶瓶、奶嘴,媽媽所使用的藥物、食物,家庭常規或媽媽生理的改變 。 

評估哺餵母乳:寶寶含乳的姿勢,媽媽抱寶寶的姿勢,情感聯繫或拒絕,看起來像但不是真正的拒吃。 

檢查寶寶:是否是清醒想吃奶,鵝口瘡,生病,瘀青。

檢查媽媽和她的乳房:她的營養健康,任何乳房問題。

⓪ 建立信心及提供支持

接受:她對哺餵母乳及寶寶的感受。 

讚美(適當的):

- 她仍嘗試想持續哺餵母乳。 
- 她的乳房很好,可以製造奶水。

給予實際的幫助:

- 針對原因給予適當的治療。 
- 寶寶生病時轉介給適當的醫師。 
- 幫助寶寶含乳房。

給予有用的資訊:有時剛出生的寶寶因為尋乳反射而會搖頭,並非拒吃母乳。

使用簡單的語言:只要寶寶想吃奶就餵他。

建議(適當的):

- 讓寶寶親近,提供肌膚接觸的機會。 
- 只要寶寶想吸吮就餵他。 
- 避免使用奶瓶、奶嘴。 
- 在安靜愉悅的環境中哺餵,避免寶寶分心。 
- 在寶寶快睡著或快清醒時哺餵。

 

問題十二、吃奶時寶寶嘴巴不張大(或乳頭太大、太長、凹陷等讓寶寶含不住)怎麼辦?

一般而言,如果寶寶一生下來就有機會直接在媽媽的乳房上探索,大部分的寶寶都會自己找到乳房,很好地含住乳房,如果寶寶吸過奶瓶、安撫奶嘴甚至用杯餵,或是媽媽產前使用過止痛麻醉劑,都可能影響寶寶吸吮乳房的能力。而寶寶本身如果有些疾病,如早產兒、神經肌肉疾病、唐氏症等都有可能吸吮力不強。另外媽媽的乳房伸展性如果真的不好,而且又脹奶時,可能讓寶寶更不好含。除了寶寶本身的疾病外,大部分的媽媽經過一段時間的適應及練習最後都可以順利地直接哺乳。

聆聽及了解:同理媽媽的擔憂。

收集哺乳史:

- 了解餵食狀況,及是否使用其他方式餵食。
- 寶寶健康狀況。
- 生產過程。

評估或電話詢問乳房及哺乳狀況:

- 乳頭的伸展度與乳房的腫脹情形。
- 媽媽本身的姿勢是否舒服,抱寶寶的姿勢是否正確。
- 寶寶是否清醒有想吃奶的表現或是十分煩躁。
- 寶寶含奶的姿勢及吸奶的過程。
- 寶寶吃完奶的反應。

鼓勵讚美媽媽,針對原因提供一些資訊:

1. 避免使用瓶餵,塑膠奶嘴比較容易喝到奶水,會影響寶寶含奶的姿勢,或使寶寶更容易排斥媽媽的乳頭。
2. 寶寶不清醒時,可能嘴巴就比較不會張大(可給予寶寶想吃奶的表徵做參考)。
3. 乳頭太大,寶寶可能一時還含不好,利用嘗試不同的抱姿與吸吮的角度,經過一段時間的成長與學習後,寶寶通常都會吸吮的很好,要有一些耐心。
4. 寶寶的疾病如能改善者(如早產兒更成熟後)通常會進步。寶寶一些疾病(如神經肌肉疾病)需轉介給小兒科醫師。
5. 乳房腫脹時,寶寶會更不好含乳。餵奶前,擠出一些奶讓乳房不要太脹,同時乳頭上有一些奶水可以鼓勵寶寶,比較容易含住奶。
6. 利用刺激乳頭或乳頭吸引器讓扁平或凹陷的乳頭突出,讓寶寶含住乳頭和大部分的乳暈,讓寶寶頻繁的吸吮與練習可以改善乳頭形狀。

提供一些建議:

- 不要等寶寶哭才哺乳。
- 平時讓寶寶只包著尿布,皮膚直接接觸到媽媽的胸部,讓他熟悉媽媽的乳房。當他有飢餓的表現時,抱他靠近乳房。
- 餵奶時媽媽本身的位置要舒服,抱緊寶寶貼向媽媽。
- 寶寶的位置最好是鼻子正對著媽媽的乳頭。
- 可以滴幾滴奶水或以乳房輕觸寶寶的下唇,鼓勵寶寶的舌頭伸往下唇。
- 刺激寶寶的尋乳反射,讓寶寶的嘴張大。
- 媽媽可以抓握自己的乳房輕壓寶寶的舌頭及下唇,讓他的嘴巴張更大,像打呵欠那般大。
- 再摟緊寶寶靠近媽媽的乳房,一大口含住乳房。

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寶寶還未能直接吸吮到足夠的奶水時;媽媽可以擠一些奶,直接滴到寶寶的嘴內。或是將奶水擠出來,以其他的方式餵食(儘量避免奶瓶; 即使是杯餵或滴管餵也不宜太多,否則寶寶仍學不會張大嘴巴)。可以在寶寶含住乳房吸奶時,以滴管或空針筒直接將奶水滴入寶寶嘴內,或使用哺乳輔助器。

 

問題十三、乳頭混淆(吸吮混淆)如何改善?

寶寶在吸吮母乳時需要舌頭、下顎與臉部肌肉的協調合作才能喝到奶水,吸吮人工奶嘴則比較不費力。太早給予奶瓶或奶嘴,寶寶可能會出現拒吸乳頭的情形。

因此避免在寶寶一個月大前給予奶瓶或奶嘴,如果必要的話,改用杯子、管子、或湯匙餵食擠出的母乳。增加與寶寶肌膚相觸的時間,試著在寶寶將睡或將醒時讓他練習含乳。餵奶前先擠出一些奶水,刺激乳汁分泌,讓寶寶一含乳就能喝到順暢的奶水。持續的肌膚接觸,同時藉由持續頻繁地擠奶維持奶水的分泌量,通常經過一段時間,都仍有機會可以改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ng媽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